当前位置 :首页 > 图说天下 > 社会百态

少年21天撬130辆车 警察:我们该拿他怎么办?

浏览
少年21天撬130辆车 警察:我们该拿他怎么办?

内容简介:少年21天撬130辆车是怎么回事?父亲车祸不幸去世,母亲患高血压,13岁少年在父亲去世后,突然性情大变,多次参与盗窃案,被警察多次抓住,抓了又放,放了又抓,对于这位少年,警

少年21天撬130辆车是怎么回事?父亲车祸不幸去世,母亲患高血压,13岁少年在父亲去世后,突然性情大变,多次参与盗窃案,被警察多次抓住,抓了又放,放了又抓,对于这位少年,警察也是万般无奈,该如何教育是好?

少年21天撬130辆车 警察:我们该拿他怎么办?

网络配图

7月28日,宜宾县公安局专案组破获一起团伙撬车盗窃案,主要实施撬车盗窃的人叫易明,案发时年仅13周岁。在短短的21天里,这个由刘僵、易明等8人组成的团伙,疯狂撬车130余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万元,间接经济损失数十万元。

所有的撬车盗窃案,都是这个叫易明的孩子具体实施。另有5名17周岁至22周岁的团伙成员,每次作案时或躲在暗处,或控制指挥易明,以逃避警方打击。

最让办案民警痛心和气愤的是,易明是警方的老熟人,曾多次因为盗窃被抓。易明又是根“老油条”,一旦被放,又立即“回归”团伙中继续作案。

8月6日,易明再次被警方抓获。

迷失的少年 /父亲去世前他也是乖孩子

“拿”别人的手机首次被抓

易明的家在宜宾县柏溪镇高梨村。虽然今年才13岁,但他身高已达1.68米左右,体重130多斤,乍一看完全就是个成年人。

2011年易明刚满8岁时,父亲骑摩托车发生车祸,当场身亡。母亲龙文秀告诉记者,父亲出事前,易明在县城育才小学读书,虽然算不上很聪明,但见人时都能主动打招呼,学习也努力,是公认的乖孩子。一家人生活平淡,却有味道。

料理完丈夫的丧事,龙文秀开始忙着打工养家,再也没时间去接易明放学。从此易明开始夜不归宿,回家后见不到儿子,龙文秀只能从县城新区的网吧开始,发疯似地一间一间寻找。

易明还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被警察抓是因为拿了别人的手机。“2014年,我在网吧捡到一个苹果5s手机,后来机主把我送到派出所。”易明坚称,自己不是当时偷,而是捡的手机。

易明在网吧拿走手机后,别人很快报了警。通过调看网吧监控,民警和失主都看清了他的面孔。第二天,易明居然若无其事地继续前往网吧玩耍,没想到刚到网吧门口,就被守株待兔的失主“拿下”。最终,哥哥易勇赶到派出所,赔了4000元钱,才将易明带回家。而据易明回忆,他把手机以50元的价格,卖给了县城一家会所的经理,然后继续去上网,直到被抓住。

绝望的母亲 /曾把孩子扒光锁在家中

真希望警察能关他几年

8月6日,龙文秀又接到了宜宾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牟麟的电话。龙文秀说,这两年她已经越来越绝望,能想的办法都想尽了,儿子还是没有一点改变。“我真希望警察能关他几年。”

老公死后,龙文秀患上了糖尿病。曾经因为儿子连夜不回家,遍寻不着的她又急又气,不得不入院治疗。儿子第一次被人扭送到派出所时,龙文秀正在十几公里外的医院住院。

龙文秀回忆,去年她打听到贵州有一所专门针对问题少年矫正的山区学校,她打算将易明送到山区去“改造”。就在启程前去贵州的前夜,易明意外得知母亲要送他去读书的消息,竟然强行拉开家门跑了。“那次我血压突然上升,差点死在他手里。”龙文秀望着眼前比自己还高大的儿子,止不住地摇头。

龙文秀觉得,这两三年来儿子总是变着法地折磨她。她也变着法地想把这棵长歪的小树扳正。让龙文秀记忆犹新的是去年,他们把易明锁在三楼家里。易明等大人刚转身,就开始“越狱”:他徒手从三楼跳到二楼,又从二楼跳到一楼人家的阳台,毫发无损地逃了。

后来龙文秀又将儿子找回来。这次她想了个绝招:把易明的衣服剥了个精光,心想这样把他锁家里,总不好意思跑出去吧。没想到,易明赤裸着一米六几的个子仍然逃了。小区附近好多邻居还记得:一个发疯似的母亲追撵着光着身子的儿子,满大街转,结果易明还是逃了。

在易明家目前租住的一楼房间里,不锈钢窗条上缠着一根电缆般粗细的铁链。这是今年上半年,易明再次离家失踪数天后被找回。愤怒的母亲和哥哥事前准备了这根连老虎都挣不断的铁链,将易明囚禁在房间内。

龙文秀以为,这次总该万无一失了吧。没想到,易明这个“老江湖”马上又哭又闹,很快引来邻居围观。易明“恶人先告状”,哭诉母亲和哥哥虐待他,求邻居们帮忙报警。好心的邻居果然通知了110,先后多次抓他的警察,这次赶来解救了他。

无奈的警察 /这样下去早晚出大事

我们该拿他怎么办?

专案组民警牟麟记得,至少在易明11岁时,他就曾经逮过他。“我对他印象特别深刻,娃娃脸,身材很高大。”除了刑警大队,当地至少3个派出所逮过易明。

而易明自己说:“警察至少抓了七八次。”警察抓他的原因有偷手机、偷自行车、撬车窗等。每次进去后,易明都呆不了多久,就被警察放了。

“我们反复核查了他的年龄信息,确实没有年满14周岁,不承担刑事责任。”牟麟说,每次抓到易明,他们都感觉非常痛心,又无可奈何。牟麟说,他们也知道把易明放了,他还会参与犯案,造成他人财物损失,社会无法接受。“我们只能依法,批评教育后交给家长管束。”

牟麟不无担心地表示:易明这种年龄的孩子,别看他个子高大,但心智并不健全,完全是被成年违法人员牵着鼻子走。“要是再这样混下去,早晚要出大事。”

被迫入伙:被人用烟头烫伤

易明说,自己开始胆子小,根本不敢偷。但是每次自己不从,就会被刘僵等人带到离学校不远的铁路僻静处殴打。易明告诉记者,自己实在被打得受不了,最终答应帮他们偷东西,主要的行窃方式就是在网吧,趁人打盹时偷手机。

而他撬车窗的“手艺”,是从以前两个团伙成员“包包”和“官材”身上学来的。每次偷来的东西,易明都是交给刘僵等“老大”,至于赃物卖多少钱,他从来不知道。“有时问,他们也不说,问多了就挨打。”

记者注意到,易明的右手背、右手臂和左胸口上,有3个小纽扣般大小的伤疤,其中右手背上的伤痕,还没有完全结痂,非常醒目。易明搓揉着伤疤告诉记者,这是一个月前被用烟头烫的,烫他的人叫解方,也是个只有13岁的孩子。易明告诉记者,刘僵和其他人之所以没有亲自动手烫他,是因为刘僵知道解方是只有13岁的未成年人,不负刑事责任。

易明的左腿肚和臀部还有3处刀伤,刺他的是江湖上的另一个团伙成员“白毛”——“白毛”怀疑易明偷了他的手机,于是将易明带到宜宾县火车站附近的铁路上“审问”。易明拒不承认,“白毛”便用弹簧刀连扎3刀,然后逃走。

自我挣扎:

最难的是战胜自己

案发后易明再次被接回家,家人24小时看管。记者注意到,易明的QQ资料上,个人年龄写的是17岁。案发被放后,易明把QQ签名改成了:天底下,妹妹、妻子、哥哥、姐姐、爸妈,最大!

易明反复向记者表示,他也想学好,做个好孩子。可在家呆久了,就想往外面跑;在外面混不下去了,也不想回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为了证实自己确实想跟过去告别,易明专门向记者展示了他的手机:“我已经把QQ里的江湖朋友全删了,我想脱胎换骨,还想读书。”

一个13岁少年,既不上学,也不喜欢呆在家里,即使在“江湖”中屡遭别人殴打伤害,甚至被刀捅伤,也没想过要回家。问题出在哪儿?是孩子个人的原因,还是家庭、社会、学校都有责任,值得人深思。

链接:

美国家长如何避免养成熊孩子

树立规则的同时,美国老师非常注意让孩子明白规则的目的和背后的道理,而不是强制性地灌输给孩子,强迫他们执行。

小孩子调皮捣蛋本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近几年来孩子不懂事闯出的大灾小祸却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上个月, 一名十岁的儿童辱骂乘务长导致航班延误;再上个月,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在一家琴行里往最大的钢琴琴键上倒了一瓶可乐被索赔66万元。“熊孩子”这个词语带有的感情色彩也渐渐从嗔怪调侃变成了无奈甚至愤怒。

在“一代不如一代”的无限感慨之中也有一些对当下教育方式的反思。在很多国人的印象中,国外的小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多斯斯文文,乖巧有礼,因此对西方崇尚自由平等的教育观念心生景仰。

在国外,老师家长和孩子的关系确实跟国内有所不同。大人会蹲下来和孩子讲话,家长和子女亲密无间地玩在一起,课堂生动有趣,学生对老师直呼其名,等等。那么,是不是只要像西方人一样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就能避免熊孩子的养成呢?

带着这样的想象,我刚到美国学习幼儿教育时,立志要成为一个人见人爱、和蔼可亲的幼儿园老师,甚至是孩子们的“大姐姐”。 实习时,我脸上总是挂着大大的笑容,对每一个小朋友都态度温和;和他们说话时,也“唰”地蹲下来,力争和他们的视线齐平;此外,我还抓紧每一次机会和他们玩耍打闹,拉近关系,希望为管好这些美国的“熊孩子”打下良好基础。

谁知道,这些孩子非但不听我的话,还逐渐“蹬鼻子上脸”,对我提出的要求直接忽视。不久,我的主班老师找我谈话,说我不能这么纵容孩子,很多“规矩”我都没有执行好,在该严肃的时候还笑容满面,弄得孩子没有界限感,这样对他的教学也很不利。听了他的话,我一时懵了,美国老师不是讲“自由平等”吗?难道让我像中国老师那样板着脸,让孩子站墙角?不然的话,怎么树立“界限感”呢?

慢慢地,我才发现,美国人所讲的“自由平等”是建立在明确、公正、合理的规则之上的,而规则的树立,在幼儿园时期就已经开始。国人看到了西方教育中提倡的平等关系,但是没有看到西方的成人管教孩子时严肃的口气,极强的规则意识,以及让孩子弥补错误、承担责任时的坚定态度。西方人所言的“自由”是规则下的自由,“平等”是成人尊重孩子为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的独立个体,愿意倾听、理解、信任他,而不是完全和他打成一片,任其妄为,失去自身的权威和引导者的身份。

美国老师的规则之多之细,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在美两年,我换了四个地方实习,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开学之初,我的主班老师们都会郑重地和我谈教室里的“规矩”。大到不许打人、骂人、毁坏东西这样显而易见的行为准则,小到洗手的方法、圆圈时间(circle time,也叫小组时间,指一段时间内一组人围坐在一起共同参加的一种活动)的坐姿、餐桌上的礼仪、每个玩具的摆放方式、在楼道里怎么走路等等。我在记事本上记得满满的,心想和中国老师比要求也差不多。

但是,美国老师树立规则的方式却很不同。首先,他们对规则高度重视。在开学之初的几周或者一两个月,会拿出大量的时间,专门给学生讲解、示范行为规则,甚至取消、推迟已经安排好的课堂活动,临时召开班级会议,让学生们讨论、反思一些不良的行为。比如,我在美国公立小学二年级实习时,班主任老师前几周完全没有上什么“正课”——语文课是给孩子们读故事书,或让孩子自己看书;数学课带着孩子玩了一些游戏;科学课让孩子涂涂画画——但是,花了很多时间在“立规矩”上面。例如,全班练习在楼道里怎么走,练到没有人东张西望、发出怪声;老师发出一个口号,每个人必须放下手头的一切活动,安静地注视老师;学生起身离开座位时,练习如何又轻又稳地把椅子推回桌子下面。也是她告诉我,规则是自由的保证。比如,每个人都遵守说话的规则,认真倾听,轮流发言,不打断、不插话,才会有一个安全的环境让每个人畅所欲言,从而产生真正活跃的课堂并培育民主精神。

其次,身教胜于言传。对于一些细小的行为规则,美国老师会亲身示范,到位地讲解每一个细节。这点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尤为重要,听得再多、记得再牢,也不如切身实践来得有效。比如,一位老师曾经用整个圆圈时间教孩子怎么用转笔刀、怎么削铅笔、以及铅笔削到什么地步是合适的。另一位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吃饭,反复亲自示范如何礼貌地请求更多的食物:“某某某,请你把沙拉递给我好吗?”“谢谢你!”,并且手把手地教孩子怎么把果酱均匀地涂抹在面包片上,怎么用叉子叉起滑溜溜的煎鸡蛋,甚至夸张地表演出因为一边吃饭一边说话而卡住喉咙的情景。

树立规则的同时,美国老师非常注意让孩子明白规则的目的和背后的道理,而不是强制性地灌输给孩子,强迫他们执行。玩具玩完了要收拾,是因为要保证教室整洁有序,这样才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其他的活动;打翻在地的牛奶要赶快擦干净,否则别人踩到会滑倒;自习时要保持安静,因为说话声可能会打扰其他同学;打喷嚏要把头埋进一个手肘里,否则会传染给他人……对于稍大一些的孩子,老师会带领他们讨论“我们的班级需要什么规则”以及“为什么要有这些规则”。比如,一个幼儿园大班的老师首先请孩子们每个人想一条“班级规则”,用笔画出来,并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全班,然后,大家集体讨论,通过归纳提炼,一起完成班级守则。这样做,孩子不仅懂得了规则的“合理性”,更因为规则出于他们自身,在执行时也更为自觉。

规则必须有,违反了规则,必须要承担相应的后果。“后果 (consequence) ”不是“惩罚(punishment)”,是做错了的事情的自然结果或弥补行为。到了吃饭时间不吃饭,后果就是过了饭点就没有饭吃,要挨饿;乱丢乱放玩具找不到,后果就是没有的玩;圆圈时间随便插话、私下说话,后果就是离开圆圈;把书撕坏了,后果就是用胶带再把书粘好。

美国老师要求孩子承担后果时,很少吼叫,更不会打骂,音量适中,语气正常,但是态度是异常坚决的,不会因为孩子的哭闹就妥协,更不会以“孩子太小,还不懂事”为借口而一笔带过。在另一家美国幼儿园的小班实习时,班里的孩子都才满三岁,一个小男孩尤为活泼调皮。一次吃饭时,也许是为了好玩,他突然把饭盒里的小动物饼干都泼在了地上,引得全班孩子哈哈大笑,他自己不以为错,也笑得很欢。我以为主班老师会冲过去严厉地训斥他,没想到等孩子们笑完,她只淡淡地说了一句:“请你吃完饭用扫把扫干净。其他的同学,走过去的时候注意。”等到他吃完饭,发现地上的饼干有的完好无损,很容易捡起来,有的已被踩成碎末。老师则把儿童扫把和簸箕准备好,并为他示范了一下怎么打扫。这个小男孩起初想逃避,但是被告知如果不打扫完,不能进行下面的活动。于是,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一面跪在地上慢慢地扫,一面眼巴巴地看着其他孩子去玩别的玩具。这样的事情又发生过三四次,这位老师没有一次骂他、吼他,但也没有一次纵容,每次都要求他打扫干净才能去玩。慢慢地,他再也不随便往地上撒东西了。

爱需要智慧,包容亦需要边界。这件小事让我想起了当下很多中国的父母和老人们。孩子做错了事情,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先替孩子道歉、抢着为他们承担责任,很多年轻的父母也怕管教起来麻烦,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用一句“不要跟小孩子斤斤计较”搪塞他人也敷衍自己。这样的行为可能一时回避了矛盾,图了省事,实际上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从长远来看,也只会给父母日后的教养带来更多的麻烦。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幼儿阶段的教育对孩子一生影响重大。因此,学龄前孩子的家庭教育就是重中之重。为孩子明确行为的边界,帮助他们认识行为的好坏对错,需要家长从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慢慢达成的。孩子今天在家里吃饭把汤、饭泼到桌子上、地上,没有人教他餐桌礼仪,让他把狼藉收拾干净,那么日复一日,他哪一天去别人家或餐馆吃饭时,也会对此熟视无睹,甚至在饭桌上耍赖撒泼;孩子今天和大人说话时态度傲慢、没大没小,家长得过且过,不与之沟通并讲解行为礼貌,一次又一次,孩子不仅会失去对自己家长的尊重,日后也会不尊重学校的老师、其他的成人。

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实际上非常强调孩子的品格教育,如何为人修身,有很多准则。去美国后,接触西方文化,尤其是看到美国人为孩子所立的“种种规矩”后,才慢慢理解“自由平等”的真实含义。我深深害怕中国的父母,包括不久后也将为人父母的我自己,丢掉我们文化传统中最精华的部分,又带着对西方教育的误解,学来糟粕。

    相关社会百态

    推荐社会百态

    推荐美图

    热门关键字